11月17日,恰逢世界哲學日,第二屆兒童哲學大會暨第一批“江蘇省兒童哲學學校”授牌儀式在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舉行。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優教育、『故事田』兒童哲學公益項目組受邀參加會議,出席圓桌論壇“對話兒童哲學”,并開展兒童哲學公開課授課。本次活動由江蘇省兒童哲學專業委員會、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主辦,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林德宏先生,兒童哲學·中國主席陳曉韻女士,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江蘇省兒童哲學專委會主任潘天群教授,江蘇省兒童哲學專委會秘書長洪菊女士,無錫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丁伯榮先生,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校長林旭女士,語文特級教師、國家督學、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督學孟曉東先生出席了本次大會。共約400位教育人通過線下和線上參與會議。
大會以“在對話中讓思想生長”為主題,上午,繼專家學者圍繞教育和兒童哲學的致辭及主旨發言、無錫協和雙語國際學校實踐成果分享、兒童哲學專委會支持學校發展案例分享后,伊頓紀德『故事田』項目官余昆執教的四年級《我和陌生人有什么樣的關系?》,作為兩節兒童哲學展示課之一,共同展示了兒童哲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所包含的哲學議題、哲學探究精神和哲學方法,學生在安全的環境里探究大問題,以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協作性思維共同讓理解深入,讓思考生長。
下午,在“對話兒童哲學”的圓桌論壇中,協和雙語學校督學孟曉東先生作為主領人,與各專家對話,圍繞對兩堂展示課點評、以及對未來兒童哲學課程如何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余昆分享了自己展示課程中去除道德價值傳遞的兒童哲學的本質及課程的目標,和與會嘉賓一道探討了兒童哲學課堂的樣態、兒童哲學課堂在學校中的形式。
大會還對入選首批“江蘇省兒童哲學學校”的10所聯盟校授牌,希望借此大會的平臺,推動兒童哲學在江蘇教育的豐沃土壤上開出更多思想之花,結出更多實踐之果。
人之初,性本“悟”,在對話中讓思想生長不僅是兒童哲學教育的核心理念,更是全方位提升兒童認知、情感與社會交往的最佳途徑。大會的舉行深化了參與教師兒童哲學對于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轉型的認識。伊頓紀德品牌『故事田』項目自2014年起,已惠及全國30個省,156個市縣,4500所村小50萬余名村小師生,持續用一個個故事點亮一個個村莊。2022年項目深度服務偏鄉師生,以思辨哲學課啟發學生的理性思考,以線上線下分階培訓支持教師成長,形成思辨哲學盒子公益產品,于本次大會上展示了項目的特色和專業力,項目將鏈接更多專業資源,提升項目內容的深度和專業力,聚焦鄉村,更好地服務師生、學校,也將參與到兒童哲學在城市學校的推廣中。